700余名高手,28个省市,961场角逐,这是7月6日结束的流行羽2025年传奇挑战赛成都大区赛的参赛数据。
最小李思洁17岁6个月,参加混双和女单比赛并斩获女单季军,最大冯国强62岁3个月零,斩获混双季军和男双冠军,还有从越南而来的丁翠和阮芳,分别参加混双和女单比赛并有不俗的表现,这是部分参赛选手的画像……
烈日炎炎,激荡连连,一场场以羽毛球为指向的人生默片,正在成都市双流体育中心轮番上演。我们跟踪了其中三位特殊的参赛选手,顺便也感知下这座羽毛球双冠之城的独特气质。
羽球小露——赛事第二·爱情第一
作为头部羽毛球网红,性格开朗又不失温柔坚韧的“羽球小露”,无疑是赛场周遭当之无愧的移动流量包。她在开幕式上代表运动员抑扬顿挫的进行宣誓,比赛前后频繁接受媒体采访;她以博主身份发起流行羽传奇挑战活动,还在镜头前承担着赛事首席合作伙伴——法国具有百年历史的网羽BABOLAT(百保力)球拍的科普工作:“这个球拍平衡点适中,头偏重杆适中,非常适合进攻。另外,穿风线控设计搭配流线型框架,能减少挥拍时空气阻力,有效提升击球灵敏性……”
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专业?实际上,她是三名采访对象中唯一具有专业背景的。“羽球小露”全名何佳露,由于身体偏弱,她等到9岁的时候才在父亲的引领下前往攀枝花业余羽毛球队进行训练。而凭借惊人的天赋和教练的专业指导,她一年之后便被选入四川省集训队,随后进入省队。按照正常的成长路径,她大概率会成为李雪芮式的羽毛球顶尖高手。但她偏偏不走寻常路,而是转而以高水平特招单招第一名的成绩考进西北工业大学。随后属于她的不走寻常路还包括,她在毕业之后又放弃了羽毛球培训的机会,转而经营起“羽球小露”媒体账号。
在运动员、教练员、主持人、自媒体博主等诸多身份中,小露最喜欢的无疑是羽毛球爱好者这个称呼。尽管身份变了,训练也从过往的天天练变成了一周三练,但对于羽毛球的坚持,热爱和纯粹,一直烙印在她的血液里。她坚持运营羽毛球账号,其目的也是想多普及一些系统化的训练视频,给喜欢羽毛球的年轻人一些分享。从刚开始做微信号无人问津,到疫情之后去球馆打球的抖音号爆了,她逐渐探寻羽毛球的脉搏;从专业的思路、专业的团队,到自己每天自己更新脚本、发掘羽毛球的共鸣、自己拍摄剪辑,她用当年打球的倔强耕耘在短视频平台。“我希望能作为一名真切的爱好者,收获到很多真真切切的朋友。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,我们能心态很平和,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,能传递出快乐。”
流行羽成都大区赛对于小露来说,还意味着另外一层含义——她第一次和男朋友组队打混双,就拿到了第二名,也让她开始深切的思考搭档的意义。“我们在流行羽赛事上实现了情感升华,也很幸福的认定,人生伴侣也是同场竞技的超级搭子。场上我们彼此信任相互鼓励,共同克服困难的情感真的很难得。当然,也只有在成都这样一座休闲之城浪漫之地,我们的情绪才会被拉满。”
自媒体人龙安秀:千阳和雅琼,如此让我着迷
如果说”羽球小露“是社交型人格,那龙安秀则是典型的“涉恐龙”。这个昵称甚至自带反差感——在生人面前她常缩进“社恐壳子”,但和熟络球友打起球来,又能瞬间切换成“社交恐怖分子”模式。这一点体现在她的社交旅游,也是遵循“百公里内赛事优先”原则,主打一个“以球会友+穷游”。
本职工作是动漫自媒体创作者的龙安秀,接触羽毛球纯属偶然。大三那年,在朋友的安利下她懵懂中走进羽毛球馆,也打开了另一扇世界的大门:如今的她,每周会固定3次约球局,雷打不动混在各个业余群“蹭经验”。于她而言,羽毛球早不止运动,而是和球友杀球时的嘶吼的解压良药,是双打时的眼神配合藏着“默契哲学”,还有输球后复盘如同解一道关于心态和技术的人生方程。如今最让她记忆犹新荡气回肠的一场球,莫过于去年打的一场混双比赛,她在搭档崴脚后瘸着腿打完第三局,虽然最后还是输了,但离场时全场起立鼓掌的瞬间,让她顿时有了一种杰出运动员才有的顿悟——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,什么热爱无关输赢,什么胜亦英雄败亦英雄等等。她还用动画镜头,一点点将这些灵感装进创作里,就如同最让她着迷的日本女双千阳和中国混双组合黄雅琼一样。
当然在现实的竞技赛场,龙安秀依然是拥有正式比赛“体验炮灰”的自我修养。第一次打卡流行羽成都大区赛,她一口气报了女双和混双两项。至于结果嘛,对于从去年起才参加不到十场的她来说,参加比赛只有一个朴素的目标:前半场发接发求不失误,后半场求敢变线,最终把“想赢的急躁”炼成“能输的冷静”。不出意外的是,她合格的完成的一轮游,混双就遇到冠军组合。意外的是,她依然认为比赛是输给了自己,在比赛中未能及时调整心态。
这些情感体验,都被龙安秀记录进了社交媒体账号“社恐龙爱羽球”中。对于自己的创作视角,她更愿意形容为“羽球次元传送门”——专门用动画讲球友们的日常,比如杀球出界时的崩溃表情,或是捡球时被网带缠住的糗事。
而报名赛事,创作相关主题动漫的跨界经历,也让她对两个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——动漫能用夸张分镜放大扣杀的热血感,体育则为故事提供真实的竞技张力,二者就好像是双打组合。在现实的羽毛球比赛中,选手的个性涂装球拍、二次元风格的赛事海报,已经让“观赛”从单纯看胜负,变成了视觉与情感的双重沉浸。
龙安秀还有一个想法,就是找流行羽组委会副主任、北京泰格艾迪创始人李葳,聊一聊基于漫画和体育的衍生品创作。“我们可以把球员招牌动作做成手办,或者用3D动画还原经典对决,让不能到场的观众也能’浸式追赛’,我赌这一定火!”
教练张艺川:和流行羽结缘·与家人和解
张艺川是成都的知名羽球教练,也有着鲜明的军人烙印,咬定青山,意志坚定。
正如他和流行羽的缘分。
2024年 7月6日在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举行的流行羽2024挑战赛百保力Energy Tour,是他第一次牵手流行羽赛事。计划打进第8的他,没想到竟然斩获第三,并幸运的搭上了前往广州参加7月底总决赛的航班。尽管最终的总决赛期间只打了短短几场球,却值得他分外珍惜——他对于自己的每一局都会进行录像,回到酒店里反复研究。几场下来,感觉自己场上感觉、技术、身体素质甚至心理素质,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。
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,因为组委会的赛程安排,他的一场男单比赛进行被安排了现场直播。获悉公布的当天,张艺川便把直播平台链接给到家人群,家族群里所有亲戚朋友都跑来给他加油打气。这种别致的加油方式,显然给了他很大的鼓舞——面对强过自己很多的对手,在1比9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,他咬牙坚持,一分分的和对手去磨,最终2比1逆转战胜了对手。当看到群里全屏幕的yyds、张艺川好样的等留言,他非常侥幸:自己当时没有崩溃。
由于此前的刻骨体验,2025赛季,张艺川一口气报了流行羽洛阳和成都站的两站比赛。在洛阳站,他遭遇到了顽强的阻击战:半决赛那一局,他就和强自己很多对手整整打了40分钟,最终艰苦战胜对手。这场比赛强度如此之大,以至于赛后他休息了很久才缓过来,以至于在决赛中先赢后平最后被逆转,但第二名的成绩,已经刷新了个人的最好成绩。而来到成都站,由于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对手水平水涨船高,他最终只获得了第五,但同样收获多多。
在西藏民族学院读本科的时候,因为同为体育生好友的邀约,他一脚踏进羽毛球赛道。而十载羽毛球生涯,让他对羽毛球有了不一样的感情。在朋友圈,处处可见如此诗意的表达——“我抽了10年烟,因为羽毛球我戒掉了。我每天晚上回家都要喝酒,因为羽毛球我戒掉了。”“与君打球,如饮美酒,让人陶醉”;“日落归山海,羽球配少年”,“爱意随球起,球落意难平”……
他曾跟最好的朋友吐露心声:第一,做羽毛球培训,第二,盖一座羽毛球馆。
如今,羽毛球馆还没盖起来,但他一直坚守在培训的赛道上,尤其是少儿培训的领域。
不但如此,他还动员自己的孩子也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来。他至今有些后悔,在孩子小的时候,因为自己教育方式失当,导致孩子很快对羽毛球失去了兴致。如今,他正在创造各种机会,让孩子重拾对于羽毛球的热爱。
他希望有朝一日,能带着自己的孩子,还有俱乐部的小朋友,能仗着球拍去各地打比赛。“这就好比你的人生!在场外,父母和老师观战给予战术上的指导,指点人生的方向。赛场上,无论困境顺境,每一步都需要自己面对。只有经过这种淬火体验,才叫真正的成长!”